熱門關鍵詞:
熱門關鍵詞:
高效蓄熱式燃燒技術在解決了蓄熱體及換向系統(tǒng)的技術問題后,發(fā)展速度加快了,目前從技術風格上主要有三種,即燒嘴式、內置式、外置式。以下簡述這三種蓄熱式加熱爐的區(qū)別。
蓄熱式燒嘴加熱爐多采用高發(fā)熱量清潔燃料,空氣單預熱形式,并沒有脫離傳統(tǒng)燒嘴的形式,對于燃料為高爐煤氣的加熱爐應避免使用蓄熱燒嘴,如圖2-17為蓄熱式燒嘴加熱爐圖。
內置蓄熱室加熱爐是我國工程技術人員經過十年的研究實驗,在充分掌握蓄熱式燃燒機理的前提下,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,開拓性的將空、煤氣蓄熱室布置在爐底,將空、煤氣通道布置在爐墻內,既有效的利用了爐底和爐墻,同時沒有增加任何爐體散熱面。這種爐型目前在國內成功使用的時間已經有十年,技術非常成熟,尤其適用于高爐煤氣的加熱爐。
內置蓄熱室加熱爐所特有的煤氣流股貼近鋼坯,煤氣和空氣在爐內分層擴散燃燒的混合燃燒方式,由于在鋼坯表面形成的氣氛氧化性較弱,從而抑制了鋼坯表面氧化鐵皮的生成趨勢,使得鋼坯的氧化燒損率大幅度降低(韶鋼三軋廠加熱爐加熱連鑄方坯實測的氧化燒損率僅為0.7%;蘇州鋼廠650車間加熱鋼錠的加熱爐停爐清渣間隔周期超過一年半)。對于加熱坯料較長和產量較大的加熱爐,由于對加熱鋼坯寬度方向上即沿爐長方向的溫差要求較高,常規(guī)加熱爐由于結構和設備成本的限制,燒嘴間距一般均在1160mm以上,造成爐長方向上溫度不均而影響加熱質量,而內置式蓄熱式加熱爐所特有的多點分散供熱方式,噴口間距最小處達400mm,并且布置上隨心所欲,不受鋼結構柱距的限制,爐長方向上溫度曲線幾近平直,使得加熱坯料的溫度均勻性大大提高。
內置蓄熱室加熱爐對設計和施工要求較高,施工周期相對較長,對現(xiàn)有的加熱爐的改造幾乎無法實現(xiàn),但對新建加熱爐非常適合,并且適用于任何發(fā)熱量的燃料。
外置蓄熱室加熱爐(如圖2-18所示)是介于內置蓄熱室加熱爐與蓄熱式燒嘴(RCB)加熱爐之間的一種形式,將蓄熱室全部放到爐墻外,體積龐大,占用車間面積大,檢修維護非常不便。爐體散熱量成倍增加,蓄熱室與爐體連通的高溫通道受鋼結構柱距的限制,空、煤氣混合不好,燃燒不完全,燃料消耗高,更無法實現(xiàn)低氧化加熱。它既沒有蓄熱式燒嘴(RCB)靈活性,又沒有內置蓄熱室加熱爐的合理性,但適用于任何發(fā)熱量燃料的老爐型改造。
蓄熱式加熱爐目前在國內發(fā)展很快,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。特別是在選擇爐型的問題上,必須結合現(xiàn)場實際情況,不能盲目照搬,做到穩(wěn)妥可靠。